今天看到了一則新聞
看的我臉都歪了
特地來分享一下


年輕人常用的詞語「打炮」,在教育部網站的《國語辭典》,卻被解釋為「放鞭炮」。對此,教育部國語委員會前主委李鍌表示,打炮是大陸浙江方言,解釋為「放鞭炮」,在台灣則泛指有射精的行為,例如嫖妓或自慰,《國語辭典》收錄兩地不同的解釋,並無不妥。


教育部長杜正勝今(26)天參加國防教育教學研討會,一早就被媒體追問:「部長,到底什麼是打炮?」杜正勝神情相當不悅,只回答:「這個我不清楚,請國語委員會出來回答。」


教育部網站上的《國語辭典》,將打炮解釋為「放鞭炮」,還舉例造句:「每逢過節,家家戶戶都會打炮以示慶祝。」,令人哭笑不得!而另一解釋則為「嫖妓」。但大學生認為,現代人講的打炮就是指做愛,解釋成「放鞭炮」未免也太過牽強。


對此,國語會前主委李鍌表示,當初編輯《國語辭典》時,只要是有根據的詞語,都會盡可能收錄進去,「只怕少不怕多」。至於「打炮」一詞,則是出自於大陸的浙江方言,在《現代漢語辭典》也有收錄,的確是解釋為「放鞭炮」。


但李鍌也坦承,台灣較常用的應是另一個解釋「嫖妓」,他舉例說,當初澎恰恰被報導的自慰事件,也有媒體用打炮這個詞語,所以打炮應是泛指有射精的行為,他建議如果《國語辭典》再修訂,可把不常用的解釋刪除。





以上節錄於今日的奇摩新聞


所以我說教育部真的不知道在想什麼
或許是患了蛇雞病

他的造句快要笑死我了
超智障的
一堆丁丁


快點一起去住蛇雞病院

院長就是陳蛇雞扁



所以說今日的每日一句就是有樣學樣

「過年一起去打炮吧。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